- · 火炸药学报版面费是多少[06/01]
- · 《火炸药学报》投稿方式[06/01]
“火炸药王”王泽山:年逾花甲突破世界难题,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王泽山曾说:“除了研究,别的我都不擅长,我的生活早就和科研绑在一起了,如果离开我反而会感觉失去了生活的重心”。 而这是因为王泽山在一次实验中用带孔的软木塞封存未完成
王泽山曾说:“除了研究,别的我都不擅长,我的生活早就和科研绑在一起了,如果离开我反而会感觉失去了生活的重心”。
而这是因为王泽山在一次实验中用带孔的软木塞封存未完成试验品,在此之前,王泽山上一届的一个学长正是因为实验事故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1999年,已是花甲老人的王泽山手握两项国家科技大奖,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按理说这时的王泽山完全可以带着自己一身荣誉颐养天年,但也许科学家总是有颗闲不下来的心。
这项低温感技术一经研发就成为了国际上的尖端技术,同时这项技术也成功为王泽山拿下了1996年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1935年,王泽山在吉林省吉林市出生了,那是一个混乱而又寒冷的年代,饥荒、贫困遍地都是,王泽山家中也不例外。虽然王泽山父母都是中医,但他家中依旧十分贫困。
而在这时,一个名字的出现使得中国火炮技术有了飞跃式的发展,那就是被称为“火炸药王”的王泽山院士。
即便是对于曾经攻克多项世界性难题的王泽山来说,这也是一项十分艰难的考验。王泽山在这项技术上耗费了近20年的时间和心力,64岁加入这项项目的他在耄耋之年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发明的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药技术又一次解决了国际军械领域难以突破的巨大难题。
现在王泽山已经85岁高龄了,但他仍坚持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这在其他人看来堪称劳苦的工作在王泽山看来确实十足的享受,他将自己的一生都投身到了火炸药研究的事业中。
在此之后,王泽山又将目光投向了另一项世界性难题:“低温度感应技术”,他试图通过火药燃烧方式来解决温度对于火炸药的特殊影响。
创新、超越是他一生研究的动力,也是他至今仍奋力工作的原因,在旁人为王泽山曾经的成就赞叹不已,他早已将目光投向了新的技术难题,对他来说,研究之路永无止境。
在现代战争中,远程射与模块发射装药技术作为能够使火炮实现高效破坏、精确击打的关键性技术,是火炮技术现代化发展的敲门砖,在王泽山之前,美国、英国曾与其他3个国家联合研究全等式模块装弹技术,耗费巨资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这项技术的研制难度可见一斑。
王泽山出生时家中已经有2个孩子了,他是第3个,他的到来为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难以言喻的经济负担,但即便是在这样艰辛的情况下,王泽山的父亲依然坚持供三个孩子上学。
为此王泽山的父母日夜操劳,王泽山和两个哥哥为了分担父母的压力,很早就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由于出生在那个混乱动荡的年代,王泽山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国家归属感,而他的父亲在发现这件事后反复教导王泽山:“你是中国人,你的国家是中国。”就这样,在父亲一句句的耳提面命下,年幼的王泽山第一次有了“家国”的概念。
王泽山认为,火炸药是大部分火力武器的基础,对于导弹、轰炸机、火炮等高杀伤力武器来说,火炸药是它们完成击打时不可或缺的必须条件。所以虽然火炸药并不起眼,但实际上它的重要性远超其他人的想象。
1954年,19岁的王泽山高中毕业,那时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强国强军的梦想,少年热血的王泽山也不例外。
不过话虽如此,火炸药专业的学习过程还是十分枯燥的。要知道,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十分注重基础教育,每天上午6点就开始授课,每周需要上6天课,其中仅仅是数学课就有400多学时,而各种实验课、实习课更是安排得十分紧凑,但即便身处这样紧张的环境中,王泽山依然坚持用空暇时间到图书馆阅读各种理科相关书籍。
这次批评令王泽山铭记于心,使他养成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自此之后的每次实验前他都会反复思考和检查方案的可行性。大学毕业后,王泽山进入炮兵工程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南京理工大学任教,同时他还担任了火药实验室主任一职。
1978年,自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研究工作的王泽山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著作《发射药能量示性数算表》,在里面,王泽山提出了崭新的装药技术和设计计算方法,而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不过是王泽山“科学生涯大爆发”的第一步。
文章来源:《火炸药学报》 网址: http://www.hzyxbzzs.cn/zonghexinwen/2022/0516/521.html